1. 编制年度审核方案
· 每年年初,质量负责人组织编制年度审核方案。审核方式分为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及管理体系要素审核,管理体系全过程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,方案应涵盖管理体系全要素和全部部门。当出现特殊情况时需增加审核频次,例如管理体系有重大变更或机构和职能发生重大变更、内部监督员发现某质量要素存在严重不符合项、出现质量事故或客户对某一环节连续申诉/投诉、认证认可机构安排现场评审或监督评审前等情况。
2. 审核前准备
· 成立内审组:质量负责人依据管理体系审核年度方案组建内审组,成员需经培训考核合格取得内审员资格证书,且与被审核部门无直接责任关系。质量负责人召开内审组组员会议,任命组长、宣读内审员守则,并提出本次评审目的、范围、内容和要求。
· 内审实施方案的制定:内审组长制定内审实施方案,依据机构职能分配表编制各受审核部门的审查内容,经质量负责人审批后实施,且应在正式审核前一周发至相关部门和人员。
· 审核组预备会:内审实施方案批准后,审核组长召开审核组预备会议,研究体系文件,决定是否补充文件,明确分工和要求,确保内审员清楚审核任务。
· 编制检查表:内审员根据分工编制检查表,内容依据受审部门职能编制,突出主要职能;审核方式(查、问、听、看)要恰当,抽样数量合理,可选择典型关键质量问题重点编制(如上次审核信息、管理薄弱环节、客户反馈、发生过的质量问题等),所有内审员的检查表应涵盖管理体系全部职能。
1. 现场审核原则
· 以客观事实为依据:标准与实际未核对过的项目,不能判定为符合或不符合。
· 依次递进审核:审核包括程序是否存在、是否执行、执行后有无记录这三个方面。
· 独立公正:内审员应秉持独立公正态度进行审核。
2. 收集客观证据
· 内审员按照审核实施方案、内审检查表规定的检查内容,通过交谈、查阅文件、现场检查、调查验证等方法收集客观证据,并如实记录。记录应清晰、易懂、全面、准确、具体(如文件名称、合同号、记录编号、设备编号、报告编号和工作岗位等),便于查阅和追溯。
3. 不符合项及纠正报告
· 在现场审核后期,审核组长主持召开审核组内部会议,对收集到的客观证据进行整理、分析、筛选得到审核证据,与质量体系文件等依据比较,作出判断和综合评价,确定不符合项。根据不符合项产生原因确定类型(体系性不符合、实施性不符合、效果性不符合),依据性质判断是轻微还是严重不符合,并提出纠正措施。
4. 末次会议
· 内审组组长组织相关人员召开末次会议,到会人员签到。末次会议是审核组在现场审核阶段的最后一次活动,会上要介绍审核目的、范围、依据和审核情况,宣读不符合项报告,作出审核评价和结论,发出《内审不合格报告》给相关部门,并提出纠正措施要求。
1. 跟踪审核
· 对受审部门针对不符合项采取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检查,确保措施有效实施,使不符合项得到整改。
2. 内审总结
· 对内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,分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,总结经验教训,为下一次内审和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。
1. 认可准则:如《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》,这是实验室运行的基本准则,内审需确保实验室活动符合该准则要求。
2. 管理体系文件:包括质量手册、程序文件、作业指导书等,检查各项规定在实际工作中的执行情况。
3. 合同:审核与客户签订的合同条款的执行情况,确保实验室履行合同义务。
4. 国家有关的法律、法规、技术标准:实验室的运作必须合法合规,符合相关技术标准。
5. 管理计划:依据实验室制定的各项管理计划进行审核,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和效果。
1. 全面覆盖:检查表内容应涵盖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,包括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,如人员、设备、环境、方法、样品等方面。
2. 重点突出:根据实验室的特点和以往审核情况,确定重点审核内容,例如对于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、关键的检测项目或高风险区域进行重点检查。
3. 逻辑清晰:检查表的问题设置应具有逻辑性,按照审核流程或管理体系的逻辑顺序排列,便于审核员进行审核操作。
1. 合理抽样:由于实验室的活动和记录数量可能庞大,不可能进行全面检查,所以需要进行抽样。抽样应具有代表性,例如从不同时间段、不同类型的检测项目、不同的人员操作中抽取样本进行审核。
2. 样本量确定:根据实验室规模、业务类型、风险程度等因素确定合适的样本量,以确保审核结果能够反映实验室整体的运行情况。
1. 与受审部门沟通
· 审核前,与受审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沟通,解释审核目的、范围和流程,消除他们的紧张情绪,争取积极配合。
· 审核过程中,采用适当的提问方式,如开放式问题(“你们是如何进行设备校准的?”)和封闭式问题(“这个设备是否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校准了?”)相结合,引导受审人员准确回答问题,获取全面的信息。
· 对于发现的问题,要以客观、公正的态度与受审人员沟通,避免使用指责性语言,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,探讨可行的纠正措施。
2. 审核组内部沟通
· 在审核过程中,审核组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沟通,及时分享审核发现,特别是对于跨部门的审核内容或存在争议的问题,要进行充分讨论,确保审核结果的一致性。
1. 文件的完整性审查
· 检查管理体系文件是否齐全,是否涵盖了所有必要的要素和要求,如质量手册是否包含了实验室的方针、目标、组织架构等内容,程序文件是否对各项活动的流程进行了详细规定。
2. 文件的一致性审查
· 查看不同层次的文件之间是否一致,例如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、程序文件与作业指导书之间的规定是否相互呼应,不存在矛盾之处。
· 检查文件与实际操作是否一致,避免出现文件规定一套,实际执行另一套的情况。
1. 观察顺序
· 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现场观察,例如从实验室的入口开始,依次观察样品接收区、检测区、设备存放区、数据处理区等,确保不遗漏重要区域。
2. 重点观察
· 关注实验室的关键区域和关键设备,如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操作和维护情况、危险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情况、对检测结果准确性有重大影响的环境条件(如温湿度、洁净度等)。
· 观察实验室人员的操作是否符合标准操作规程,包括样品的采集、制备、检测过程中的操作手法、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等。